2005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专业,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海洋地质调查与多指标古海洋环境重建工作。2003年和2009年分别在丹麦奥胡斯大学地球科学系和意大利海洋学与实验地球物理学研究院进行了合作交流。近年来,围绕北冰洋和西北太平洋边缘海沉积特征和古海洋记录研究,作为海洋地质调查的负责人先后参加了3次北极科学考察和4次中俄联合调查和1次意大利南极罗斯海调查,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和北冰洋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北欧海、拉布拉多海以及南极罗斯海等海域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样品,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极地专项北极海域海洋地质考察专题。
2. Yanguang Liu, Sha Longbin, Xuefa Shi, et al.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in the southern Ulleung Basin, East Sea (Sea of Japan), during the last 48,000 years.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0, 29(5): 52-64.
5. Yanguang Liu, Yunxia Fu, et al. Paleoceanographic records in the sedimentary cores sampled from the middle Okinawa Trough.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3, 48(supp): 74-81.
12. 刘焱光, 等. 日本海的末次盛冰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9, 29(4): 53-63.
13. 姚政权, 刘焱光, 等. 日本海末次冰期千年尺度古环境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0, 29(2): 119-126.(通讯作者)
14. 陈皎杰, 刘焱光, 葛淑兰, 刘建兴, 李朝新, 石学法. 末次盛冰期以来兴凯湖的古环境演变_基于地磁场长期变化的年龄框架. 第四纪研究, 2014, 34(3): 528-539.(通讯作者)
15. 董林森, 刘焱光, 石学法, 等. 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物质来源. 海洋学报, 2014, 26(4): 22-32. (通讯作者)
16. 陈漪馨, 刘焱光, 姚政权, 董林森, 李朝新. 末次盛冰期以来挪威海北部陆源物质输入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5, 35(3): 95-108. (通讯作者)
获奖与荣誉
(1) 2006年:崂山地质与古冰川研究。青岛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排名5。
(2) 2006年:黄海沉积动力学与古环境演变研究。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排名4。
(3) 2012年:青岛沿海地区资源环境调查及应用。青岛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排名5。
(4) 2016年:我国近海底质调查与研究。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4。
(5) 2016年:我国大河三角洲的脆弱性调查及灾害评估技术研究。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3。
(6) 2017年:获“中国极地考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主持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末次冰期以来日本海表层海水温度与东海的对比研究(40606016),2007-2009,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末次冰期以来日本海与兴凯湖古气候演化记录的对比研究(41076038),2010-2013,负责人。
(3) 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北极海域海洋地质考察专题(CHINARE-03-02),2012-2017,负责人。
(4) 极地国际合作项目:末次冰期以来亚北极大西洋古海洋学纪录:多指标重建与对比(IC201309),2013-2014,负责人。
(5) 国家专项国际合作项目:亚洲大陆边缘“源-汇”过程与陆海相互作用(GASI-GEOGE-03),2015-2019,子专题负责人。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末次冰期以来西北太平洋中高纬度边缘海关键断面古环境演化记录(40431002),2005-2008,主要参加者。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基金项目:晚更新世以来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东海的古环境与生产力变化研究(40710069004),2008-2011,主要参加者。
(8) 黄、渤海浅层钻探与陆架地质环境演化(908-01-BC18),2009-2012,主要参加者。
(9) 我国近海海洋底质调查研究(908-ZC-I-05),2008-2012,主要参加者。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基金项目:日本海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化研究(41420104005),2015-2019,主要参加者。